【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调解文萃 >> 正文构建社会调解的&..

构建社会调解的"东方话语体系"--廖永安的法学理论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周亮 发布时间:2016-11-30 22:23:38
分享到:
廖永安,湘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中美法律交流中心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诉讼证据法学”主持人。2010年之前,廖永安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与证据法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他在2005年、2008年分别主持了“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对‘民事诉讼主管’机制的扬弃与超越”和“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实证研究——以民事诉讼法为考察对象”两项有关民事诉讼方面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出版了《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研究》《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民事诉讼制度专题实证研究》等十多部专著,发表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改革路径探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再思考》等70余篇学术论文。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立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和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修改稿)》专家论证会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人撤销之诉司法解释》等的专家论证工作。

2010年,是廖永安理论研究的分水岭。这一年,他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进行访学。在访学期间,他通过深入接触美国社会,逐渐了解到美国社会调解体制的诸多特点和优点,深切感受到调解在美国社会解决司法“诉讼拥挤”问题的实际效果,看到了美国将社会学、心理学、神经学等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调解领域,迅速形成了调解这门新兴的综合学科的发展速度,他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将美国社会调解体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开始了对诉讼和调解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利弊的比较研究。他认为,诉讼与调解都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所达成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形象地比喻:诉讼考虑的是将蛋糕切大切小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矛盾双方当事人都想争取将蛋糕朝着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进行分配;而调解研究的是怎样将原有的蛋糕做大,即如何引导当事人放弃过去的争议来换得将来合作的商机,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廖永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生搬硬套与移植美国社会的调解模式并非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纠纷的合理方式,必须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社会矛盾纠纷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社会调解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有效借鉴。廖永安将中国传统调解文化与调解模式作为自己探讨中国现代社会调解问题的起点。他认为,调解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国人选择的理想地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手段,又是人与人相处的生活态度,现在已经深深扎根于现代司法体系之中,成为现代社会和谐稳定不可或缺的“降压阀”和“消火栓”。然而,由于我国调解理论研究及规范建设相对滞后,使调解的价值仅局限于传统的小圈子里,使调解的作用止步于调解员的个人经验,谈不上调解体系化、规则化、标准化建设。因此,如果我们再不转变调解的研究方式,我们调解话语权的流失似乎是必然的,素有“东方经验”之称的调解或将成为纯粹的“西方话语”。

正是看到这些问题,廖永安开始致力于打造我国社会调解的“东方话语”。他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既为我国调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国逐步跨入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转型关键期,更需要我们树立新的调解理念,开拓新的调解方式,培养优秀的调解人才,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满足社会多样性发展对化解矛盾的多样化需求。

基于法学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廖永安集中精力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调解理论,并形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2015年,他主持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

在廖永安心目中,要打造调解“东方话语”,首先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规范、实用的调解理论体系;二是倾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调解技术高超的调解队伍。他把实现这两个目标看成是打造调解“东方话语”的两把利器。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他与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积极组织了一批学术专家与实务人才,精心策划出版了《如何当好调解员》系列丛书。《如何当好调解员》通过对我国调解传统文化及其应用的精细化研究,探索调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路径,以掌握调解的话语权。同时,通过抓住调解员这一核心要素,从调解经验总结、调解经典案例评析、调解社会心理学应用、调解策略梳理等多维度构筑我国严密、科学的调解员培训体系,为大力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全面发挥调解在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为了将社会调解理论落到人才培养的实处,廖永安还积极推动高校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部门的结合,还利用湘潭大学法学院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了专门的调解谈判方向班,为社会培养专门的调解谈判人才。

天道酬勤。廖永安相信,通过充分发掘传统调解文化和开发本土调解资源,大力推动法治框架下调解基础研究与创新,合理借鉴域外经验,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调解人才队伍建设,一定能够为构建适应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东方调解话语体系作出贡献。